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江东能、朱晓闻 发布日期:2025-04-18 审核:陈华谱 来源:水产学院 浏览量:

2025417,水产学院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5年影响因子:5.6JCI排名10/109中科院生物学1Top期刊)上发表题为《Allelic variation and duplication of the dmrt1 were associated with sex chromosome turnover in three representative Scatophagidae fish speci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全基因组三代测序组装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QTL定位和核型分析等技术,揭示了金钱鱼科三种鱼类性染色体转换事件和性别决定候选基因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金钱鱼属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和四棘金钱鱼Sc. tetracanthus)中,性别决定候选基因dmrt1Y通过等位基因分化形成X染色体dmrt1ΔX突变截短,表达极低,失去功能。首次发现四棘金钱鱼雄性个体染色体数目减少1条(2n=47),存在超大Y染色体Chr152.59 Mb)。四棘金钱鱼祖先Y染色体Chr4与常染色体Chr13通过罗伯逊易位融合形成X1X1X2X2/X1X2Y复性性染色体系统钱蝶鱼属的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与金钱鱼一样,都具有XX/XY性别决定系统,且性别决定候选基因dmrt1Y但二者 dmrt1Y起源截然不同。多纹钱蝶鱼常染色体Chr4dmrt1复制转座插入Chr18,从而形成新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和性染色体研究系统揭示了金钱鱼科近缘物种的性染色体经历了快速演化更替,但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均为dmrt1Y此外,究还组装了三种鱼类性染色体单倍型,比较了它们性染色体序列分化特征,确立它们性别决定区间大小顺序为:四棘金钱鱼>多纹钱蝶鱼>金钱鱼该科三物种拥有不同的性染色体,形成与分化时间较短,是研究脊椎动物早期性染色体演化的理想模型。本研究为脊椎动物性染色体起源与理论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将来研究性染色体在这些物种分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还为该科鱼类单性苗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校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水产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黄远青、深圳大学博士后张新辉助理教授卞超博士共同第一作者,我校李广丽教授、江东能教授和深圳大学石琼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5-08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