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侯刚副教授专著再次被推选为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

作者:侯刚 发布日期:2025-01-10 审核:陈华谱 来源:水产学院 浏览量:

近日,在国家海洋局、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2024年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期刊)推荐与推广活动中,水产学院侯刚副教授等著作《南海鱼卵图鉴(一)》被推选为“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这是侯刚副教授继2022年《南海仔稚鱼图鉴(一)》被推选为“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后再次获奖。

南海拥有鱼类3400多种,其中硬骨鱼类超过2500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捞活动双重影响,南海渔业资源急剧下降。开展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调查,开展“三场一通道”理论研究,探明鱼类早期资源补充机制,有助于实现对我国南海鱼类资源开发保护和科学的渔业管理。

在鱼类早期生活史中,仔稚鱼阶段具有五个发育时期分类一般为二维结构,而鱼卵高达二十八个发育期,且为球体或椭球体三维结构,每个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变化显著,参考文献很少,分类极为困难,因而很少学者投入该专业工作一般来说,仔稚鱼分类学家是成鱼分类学家的十分之一,而鱼卵分类专家是仔稚鱼专家的十分之一。因而,鱼卵相关参考材料的严重匮乏,和相关分类专家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南海鱼类产卵、育幼场的调查工作,和相关理论学科的发展。本专著工作从探索到成功出版获奖历时12年,基于DNA条形码和形态相结合的技术,首次构建了南海鱼卵分类系统,报道了第一阶段工作的1050科103属147种鱼卵,其中绝大多数是首次形态描述,51种是野生鱼卵活体孵化出膜获得形态,填补了南海区域该研究领域空白。该专著是我国第三海洋鱼卵专著,第二部海洋鱼卵原版图鉴(台湾省邵广昭所著第一部),亦是第一部南海海洋鱼卵专著。该成果展示了我校渔业资源团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特色,对水产高峰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