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友风采展示】水产学院优秀校友骆明飞:怀揣着高原渔业梦,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授人以梦

作者:夏慈忠 发布日期:2024-09-29 审核:李广丽 来源:党政办 浏览量:

校友骆明飞,水产养殖正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本科专业,2012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2003年起在珠海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一直从事渔业科研和应用推广工作,获得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成果5项,国家授权专利20多项,国家、省、市等各级奖励15项,为白蕉海鲈、尖塘鳢、对虾、罗氏沼虾、饲料鳜鱼等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个人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个人事迹受到广泛的认可并被20多家央媒、地方媒体先后采访报道。

2022年6月起,骆明飞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怀揣高原渔业梦,主动前往西藏林芝,担任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重点攻克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谈到为什么来林芝,骆明飞直言是“机缘巧合”。在来之前,骆明飞听说西藏林芝要发展高原渔业,但一直进展得不太顺利,非常缺乏水产方面的技术人才。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骆明飞决定先去参观考察一下,这一看,就是扎根林芝的两年多时光。目前,骆明飞已经成功将广东的养殖技术带上林芝,并因地制宜建立了“保温养殖”整套技术体系和可复制的养殖模式。2023年年底,第一批中国香鱼顺利上市,实现了近20万元的销售收入。如今,第十批广东援藏时间进入尾声,渔场二期的建设也到了关键期。骆明飞有些舍不得离开这里,也在忙着培养当地水产养殖技术人才。


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发展高原渔业

因为地处高原地区,林芝市有着丰富、优质的水资源,非常适合发展高原渔业,但过去技术人员的重点一直放在如何保护渔业资源上,对于利用和发展产业化却始终不得其法。西藏人民要吃鱼,几乎只能依赖内地供应,这让当地的鱼价十分高昂。骆明飞反映,内地10-20元/斤的鱼,运到林芝批发价就要50多元/斤,活虾就更贵了,夏天还吃不上。

为了让西藏人吃上便宜的海鲜,是骆明飞来林芝第一天就背上的任务。别看现在交出的成绩单亮眼,但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他自嘲,刚来时也是“从零开始”。通过对林芝环境的调研,骆明飞意识到,首先要打破以往只保护不利用的惯性思维,其次,必须发展设施化渔业。

林芝冬天的水温仅为0℃-2℃,夏季的水温也只有10℃。在这么低的水温下,很多水产品无法养殖。骆明飞表示,高原养鱼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和在珠海截然不同,广东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在这里施展不开,这里适合什么品种、该用什么养殖方式没人知道,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尝试。走进嘎玛农场的养殖基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个基地,就是骆明飞因地制宜的产物。经过5个月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他发现,林芝的光照强、时间长,通过简易保温设施让太阳能辐射来加热水温,可以养殖的鱼类品种就多了。

解决了水温的问题,林芝水源好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骆明飞表示,当地使用的都是高山雪水,自上而下没有回头路,水源很好,这样养殖的鱼虾病害极少,也没有寄生虫和病原体。在他的规划里,今年培养出第一批受精鱼卵后,甚至可以开始供应给广东和其他内地省份。


授人以鱼,便宜的鱼虾开始上西藏人民的餐桌

凭着一股敢闯敢试的劲,嘎玛农业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带着盈利意识倒推生产流程,每一分钱都得花到刀刃上。

产业配套是最难的。骆明飞直言,因为林芝的渔业产业化基础几乎为零。在团队的集体努力下,他们探索出了“微流水式可控养殖”“全天候高原高产养殖”“四连座高位池保温养殖”“多层保温小棚养虾”“工厂化换循环水养殖”等好几种适合高原的养殖模式。

高山水纯净度高,是养鱼的绝佳选择,却不适合养虾。为了让虾能够从水中吸收到足够的矿物质元素,骆明飞研制出了适合养虾的“人工海水”配方。目前,骆明飞已申请了国家专利8项,其中“一种高原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渔业系统”“一种鳜鱼驯食专用装置”“一种适合于高原地区的鱼类养殖系统”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此外,团队还在不断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的研究。“一切的目的其实就是因地制宜地实现产业化和商业盈利。”骆明飞表示,只有能够盈利,才能长久运转下去,并造福当地的老百姓。因地制宜,这四个字是一批批援藏干部在一次次失败后又从头再来的实践中深深感悟出来的。在纯净的冰川水下,他们养出了珍稀冷水鱼“香鱼”等十余个适养品种。

骆明飞介绍,预计今年嘎玛农业水产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明年可以生产鱼虾40万斤、苗种300万尾,年产值超800万元。与此同时,也能够逐渐带动周边渔业产业发展,提高渔业产量。当然,这个销量还远远无法满足整个西藏的需求,因为产量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将鱼虾价格“打下来”的效果也还不够明显。目前,嘎玛农业的鱼虾价格普遍比市场价低10-20元/斤。


授人以梦,高原渔业的技术代代传承

养殖模式的投资成本低、可复制性强,让农牧民也能够用起来,有助于渔业产业的进一步辐射带动。但怎么才能让农牧民学会呢?首先要解决的是鱼苗本土化繁育的问题,骆明飞计划在今年工厂化车间建成后开展香鱼等鱼苗人工培育工作,除满足农场生产需要外,也为带动当地养殖提供足够的优质鱼苗。其次是活鱼销售问题,骆明飞将“活鱼自动化打包”的广东经验带上了高原,专门划出一个车间负责活鱼自动化打包,将种苗销售给当地百姓,并通过推广模式供他们使用,之后再回收成鱼进行销售。骆明飞表示,这样既让农牧民有养殖收入,也方便统一品质标准,打出高原养鱼的口碑。而针对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和模式使用问题,骆明飞直言,他的方案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除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人才更是重中之重。而授人以渔的骆明飞,也在授人以梦。当地有一名小伙子是“农场三代”,去年1月,骆明飞就将他送去珠海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水产养殖,并从5月开始带着他全面参与渔场管理工作。他现在带一个4人团队,骆明飞基本不参与管理,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提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当地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管理渔场的能力,将高原渔业的技术代代传承。

怀揣着高原渔业梦来到林芝的骆明飞,授人以梦的同时,他自己的梦想是希望能够通过渔业的发展带动和改善农牧民的膳食结构,让每一个西藏人都能吃上便宜的鱼和虾。

骆明飞对养殖虾类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