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甘 桢

职称/职位: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害防控

实验室(办公)位置: 水产楼301

联系电话: 15071315364

Email: ganzhen258@163.com

学习经历

2015.09–2019.06,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博士

2012.09–2015.06,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硕士

主要工作经历与任职情况

2019.08–2021.08,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2022.01至今,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深圳研究院,拔尖人才(杰出青年学者)引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

担任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Reviews in Aquaculture、Zoological Research、Aquaculture、Molecular Immunology、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等杂志的审稿人。

主要科研奖励和个人荣誉

(1)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2021年获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

研究方向为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害防控,主要涉及鱼类和两栖类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近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Reviews in Aquaculture、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本领域知名期刊,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3篇(含ESI高引论文1篇,中科院大区1区/2区论文22篇)。

承担课程

本科生:《水产动物疾病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主持课题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编号:2023YFD2401705),32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303043),30万元

(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22A1515110243),10万元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0M682529),8万元

(5)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JCYJ20230807120317035),30万元

(6)深圳市/大鹏新区博士出站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0006),60万元

(7)广东海洋大学拔尖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060302422202),80万元

 

代表性论文(著作)

(1)Gan Z1, Chen SN1, Huang B, Zou J, Nie P*. Fish type I and type II interferons: composition, receptor usage, production and function[J].Reviews in Aquaculture, 2020, 12: 773-804.(ESI高引论文

(2)Gan Z, Yang YC, Chen SN, Hou J, Laghari ZA, Huang B, Li N, Nie P*. Unique composition of intronless and intron-containing type I IFNs in the Tibetan frogNanorana parkeri provides new evidence to support independent retroposition hypothesis for type I IFN genes in amphibians[J].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8, 201: 3329-3342.(提出了两栖类I型干扰素的独立转座假说”以及脊椎动物I型干扰素进化的新模型

(3)Long M, He Q, Tang S,Gan Z*, Lu Y*,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Pseudaeromonas aegiceratis sp. nov., a new nitrogen-fixing bacterium from the sediments of mangrove plantAegiceras corniculatum,Microbiology Spectrum. 13 (2025) e0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