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海鹰

职称/职位: 教授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功能基因与蛋白质研究

实验室(办公)位置: 水产科技楼413

联系电话: 13763002276

Email: lianghy258@163.com

学习经历

2017.03–2017.12,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

2006.09–2010.01,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博士

2000.09–2003.06,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1987.09–1991.06,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与任职情况

2011.01–至今,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生物系,教授

2003.09–2010.1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生物系,副教授

2002.09–2003.08,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1991.09–2002.08,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讲师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中国贝类学会会员。

主要科研奖励和个人荣誉

2021年获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获各级科技成果奖3项,主持的成果“马氏珠母贝免疫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获2016年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参与完成的成果“红笛鲷弧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获200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2008年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以第一完成人获2025年及2019年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研究生1项,本科生1项);获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6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的研究生3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研究生;荣获学校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4次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

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功能基因与蛋白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水产动物免疫及病害控制;珍珠贝抗菌免疫及移植免疫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承担课程

本科生:《生物化学》、《专业导论》

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组学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主持课题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移植耐受免疫相关基因与蛋白质鉴定及关联度研究”(项目编号:31472306)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氏珠母贝植核过程中鼠李糖凝集素(RBL)乙酰化修饰及免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A1515012924)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氏珠母贝TNF-TNF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植核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A1515010962)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溶藻弧菌鞭毛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项目编号:9151064201000063)

[5] 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多组学技术联合解析细菌感染后马氏珠母贝的免疫机制”(项目编号:2021A05250)

[6] 广东省海港建设与渔业产业发展专项“马氏珠母贝抗菌功能多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201608B15)

[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海水珍珠贝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A031100010)

 

代表性论文(著作)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65篇,其中SCI收录33篇(JCR一区20篇)。以第一完成人通过PCT途径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美国1项,南非1项),国内发明专利5项(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项);参编研究生教材《水产动物繁殖内分泌学》(副主编)。代表性论文如下:

1、Liang HY, Zhang MZ, Shen CH, et al.,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 from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22. 126: 327-335.

2、Fang XC, Liang BD, Liang HY*, Lu JZ. The role of Bcl-2 family genes in the physiology and immune response of the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Aquaculture, 2023, 574:739636

3、Chen J, Zou HX,Liang HY*, Zhang QY, Yin GL. Role and effects of p38MAPK pathway inhibitors on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afterVibrio parahaemolyticusinfection. Aquaculture Reports, 2024, 39:102502

4、Shen CH,Liang HY*, Guo ZJ, Zhang MZ. Members of the histone-deriv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family from the pearl oyster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23,132:108439

5、Zhang MZ, Shen CH,Liang HY*, Wu YY, Liang BD.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 of Two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 Genes (TRAF2 and TRAF4) from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J].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1082975.

6、Zhang QY, Li CJ, Guo ZJ, Liang HY*, Chen J, Liu CJ. Expression and anti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of rhamnose-binding lectin in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25, 157:110079

7、Chen J, Guo ZJ,Liang HY*, Zhang QY, Wu YF. Acetylation inhibition of key lysine residue enhanc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rhamnose-binding lectin in pearl oyster,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Aquaculture Reports, 2025, 41:102683

8、Wu YF, Liang BD,Liang HY*, Guo ZJ. Characterization,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of TNFR16 from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stimuli and RNA interference. Aquaculture Reports,2024,36:102115